2025夏。東方灰林鴞

「謝謝你,在暗中守護我。」

小時候除了都市常看到的領角鴞外,灰林鴞應該可以算是第二隻認識的貓頭鷹。

某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宣傳活動中有個心理測驗,填完後得到了:「灰林鴞是你的好旅伴呦!」的答覆,於是灰林鴞的帥氣名字便留在腦海中。

幾年之間並沒有特別注意、或刻意地找尋他的蹤跡。

也許是那時候就結下的緣分吧。總覺得暗夜中總會有他,默默地守在身旁、身後,讓夜晚不再令人害怕。

也許也是緣分。今年夏季幾次拜訪灰林鴞,灰林鴞們也願意出來拜訪我。感謝、滿足。就像個小小粉絲,遇見自己的守護者一樣,於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1  初見:粉絲見面會。
05.24  晚上九點多  霧、細雨

 

跟林先一個月前就約好到某山區過夜,享受兩天中高海拔的森林與生態。

早晨在溪谷晃著,中午下起滂沱大雨,只好枕著微微的擔憂,與經不起的期末睏意在車上睡了午覺。

幸好沒多久雨勢轉弱,踏上起霧潮濕的步道,和山鳥一一打過招呼:紅尾鶲、藪鳥、松鴉、煤山雀、冠羽青背、火冠戴菊,還有傳來低沉嗚嗚聲的灰林……

鴿。以及鷹鵑的歌聲。繁殖季的森林就像一場動態的聲音展覽,隨步道蜿蜒、聽覺隨之旅行到視覺抵達不了的空間。

 

 

解鎖了山景晚餐、CP值超高的夜宿地點。室友看我們卸下行李後又全副武裝,問我們要幹嘛。

「要去看貓頭鷹!」這樣講的時候挺心虛的,那時連灰貓貓會出現在哪裡都不知道,只能憑著地景,篩選適合的環境。

於是在上和下兩個選項之間選擇了先上後下,林道上除了我們一台車、一個人、一盞燈都沒有。

偌大的森林,緩緩出發的車,我們像沿著拉鍊縫線拉上的扣環。縫上未知的際遇,收攏長長的軌跡。

山羌在路旁靜靜覓食著、勞孰們舉止大方地在路上或邊坡活動著,車燈灑落霧氣上,一時之間白色的具象的空氣流動呈現在眼前,保護著我們。

一一幻想著灰貓貓可能出線的場景,保持警醒,視線掃過告示牌、電線、護欄,以及橫豎錯落的樹枝上。

「要不然走個10公里折返?」設了停損點,也想像如果真的遇到灰林鴞,我們該如何行動。

林子更茂密了,和林先很有默契地放慢車速、語速,一個轉角,突然之間。

 

 

「!??!!!!!!!」如果具象化那短短三秒之間的想法大概可以這樣表示。

三秒之間疑惑、興奮、不可思議、緊張,通通打在了腦海中,「桑寄生?槲寄生?鳥巢?茂密的樹葉?灰塵??灰林鴞啦!!」

事後得知那時自己一臉驚恐地看著林先跟他說欸真的出現了,不可置信地關掉手電筒,倒車,一時之間慌了神,心在砰砰砰地跳動著。

「還在。」其實有點擔心會打擾他(一定的),舉頭三尺有灰林,在路邊或許等待著獵物,看著他180度轉過頭,打量著我們。

觀察了一陣子,兩人口中一直發出驚嘆的叫聲,嘴角難以控制地揚起。

到現在仍記得那種敬畏感,那種隱隱約約存在的緣分,就這樣在現實中體現、夜裡,翻開森林摺皺的一角,遇見活生生的灰林鴞。

其實沒有真的很執著他的出現,會想像、會追尋,但那晚卻將自己交給了命運,交給森林的際遇和未知。

這是與他初見的情景,後來,他拍起翅膀、無聲地遁入深林之中。「要繼續往前嗎?」「好呀。」

再往前大概五秒鐘吧,遇到另一隻體型較小的灰貓貓。把我們都嚇呆了。

或許可能真的和自己有緣分吧。

 「守護者」、「旅伴」等等,雖然只是單方面的關係,卻藉由這次提醒自己,我們只是拉開了森林拉鍊的一角,以朝聖者的姿態見證暗夜中萬物的神性。

偌大的森林裡,有默默守護的灰林鴞。霧氣守護著針葉林,針葉林守護著這片土地。

回程,坡上的燈火被濃霧籠罩著,燈火守護著熟睡的旅人。

「有看到嗎?」「有欸!」室友問起,這下不心虛了。那個夜晚應該是近期睡得最熟的一次,暖暖的床、安然穩住的身體。

 

 

不過同時想著,可是這樣閃光燈跟手電筒好像真的有點打擾到他們了,很矛盾的心情。暫時無解。

感謝灰貓貓在暗中守護著,謝謝你們願意出現,抱歉無禮地打擾你們了。謝謝森林、謝謝林先開車載我!

林先視角:

#2  場勘的那次:蛤真的出現了?
06.14  傍晚、柳杉高處枝條

 

第一次來到這裡,隨著其他人的腳步晃著晃著,經過一片柳杉林覺得,哇太適合灰林鴞了!傳訊息給遠在天邊的林先,跟他說覺得一群人看灰林鴞有點……廉價。

接著就是學長說:「有灰林鴞!」跑去看,柳杉上層的枝條上,一坨灰貓像剛睡醒,原本站的直挺,後來倒向主幹,把頭靠在樹枝上,「啊啊好可愛!」

感謝阿北、學長學姊,一群人得以觀察貓貓好一陣子。

學姊說可能是準備外出打獵,先從深林裡出來,所以才有機會與運氣遇到他。在黃昏。

相機的限制,拍得不是很清楚,網路上很多大大貼圖,看了好過癮呀。

呼吸一直晃到鏡頭,抱歉抖來抖去。

再次感謝。灰貓。大家。

下次想默默觀察。

#3  「噢,原來你們在這裡。」
08.23  雨後、落日前後幾分鐘

 

 

午後大雷陣雨過後,那天的氣溫、濕度與森林的空靈讓我想到了第一次遇到灰林貓的場景。心裡一震一震的,或許是直覺。

問題是心情實在是很差,選擇頗有餘裕的放飯時間出來晃晃,循著學長提供的地點,等等看蠻想看的鳥兒。

視線範圍內沒有半個人,林下僅有白尾鴝跳著跳著、飛飛停停。藪鳥大聲唱了起來,「嗯那再等等吧。」當然想看的鳥沒出現,連叫聲也沒聽到。

回程的路上注意著煩著自己的情緒,試著找出背後的原因,小小聲地哼著:「さよなら、君の声を抱いて歩いていく… 」多麼感傷的時刻呀。藪鳥跳了出來,一唱一跳的。

 

經過柳杉林,仍保持著總會抬頭找找貓貓的習慣,很突然地將視線從高處移往低處時,發現了兩坨詭異的突起物。看過電線上會有些突起,但這次長得太像貓貓了。

「領角鴞大小」不知為何心裡先蹦出了這句,而後自己跟自己建立起的默契就是能不透過語言傳達:「好,知道了,原來是兩隻灰林鴞!」

隨後只感受到呼吸越發急促、控制不了地心跳飆升,被低落心情磨耗得沒有多餘精力思考這個快要無光的林子要怎麼調參數把照片拍好。

所以直接趴在地板上試圖減少晃動、調高ISO,五體投地!最後得出幾張嗯,紀錄照。不過也挺接近當下用肉眼看到的樣貌:模糊、晃動、切邊。

ㄌ起初以為停在電線上,後來發現原來是停在平視角的小樹枝,他們看著我,外側那隻發出威嚇的上上下下轉頭動作。

觀察到兩隻靜靜地站著後同時開始各自理毛,東抓抓西抓抓,懷疑到底是不是一對,但應該是去年的那兩隻幼鳥吧,經過一年變成熟了!

兩隻理完毛之後,外側一隻飛往水池,降落在能近距離觀察的電線上,另一隻留在原處。如下圖。

在枝條上這隻灰貓,只靜靜地轉轉頭、伸展,而後消失在後方的深林裡。

接著根據另一隻飛行的方向,跑到另外一邊發現了他停在電纜線上。

趴在地上觀察,期間飛到水池上方兩次,似乎試圖捕捉昆蟲或蝙蝠?不過未見到手獵物。

大部分時間靜靜地盯著水池,偶爾轉過頭看我們兩隻裸猿。

繞回停棲點時經過頭頂上方,清清楚楚地在幾秒鐘內感受到灰貓貓的飛行姿態與氣場,撲動翅膀時那樣安靜沉穩,至今仍記得灰白色的羽毛,以及微微岔出的指叉。

是穿越森林的自由之翼呀!

說來慚愧,還沒有把相機練熟,導致拍起來一塌糊塗,照片調高亮度才看得清楚。

我們之後就看著他在電線上,天色已經不知不覺完全暗了下來,甚至連鳥還在不在都不知道。

最後,他向左飛往深林,稍微在路邊柳杉停了一下,又飛進去了。不久後深處傳來「嗚嗚~」的經典叫聲。

這次想說先不要把消息透露,一來不希望灰貓被一坨人打擾、另外,圓一個想自己好好觀察灰林鴞的小願望吧。

可是有點失敗了,見到一個學弟找蛇走過來,告訴他前面有灰林鴞,然後求他先不要告訴別人,後來我們就一起觀察這兩隻貓貓。

總之後來還是會很矛盾地想著這個決定到底好不好。但或許是貓貓的旨意吧,感謝再感謝,最愛的守護者們!

好像得到了一點慰藉。只是累到省略笑容、喉嚨冷到準備罷工。


我愛你們。下次見!


自保營最後那個感言講得有夠爛,竟然在金主爸爸面前說自己只是來玩的,好不尊重啊啊啊。好想再講一次:感謝學長姊、講師以及隊輔和很照顧的工作人員學長們。

有你們讓這次的營隊不僅順利,而且還超乎預期地精彩。做為一個沒啥存在感的工作人員,很高興有這次機會體驗自己很想嘗試的幕後工作,躲在鎂光燈後面的感覺

好讚,上課的時候掃視全場看誰在睡覺、誰眼睛閃閃發亮。向後退成為一位觀察者,就像第一天飄過天空的兩隻林鵰,俯瞰著農場、再來個華麗轉身。不管是營隊期間

或是之外的空閒,都玩得挺開心的,當然不只是玩耍的玩,而是好好地體驗、享受營隊與農場帶來的一切。再次感謝。

更多: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